东盟制造中心给中国高铁带来了什么启示
时间:2024-12-14 06:06:59
答案

7月9日,由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牵头组建的中国中车(马来西亚)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又称“东盟制造中心”)正式投产,而马来西亚由此成为东盟第一个拥有轨道交通装备产品制造能力的国家。如今,这座具备年产100辆、架修150辆轨道列车能力的马来西亚首个“铁路工厂”,也是东盟十国中轨道交通装备技术水平最高、生产能力最强的“铁路工厂”,成为推动马来西亚乃至整个东盟轨道交通发展的中国力量。(《人民日报》 2015年8月18日)作为一个新兴的高铁大国,中国高铁近年来虽然发展迅猛,但是其出口之路却非一帆风顺:中泰“大米换高铁”计划长期搁置、墨西哥单方面中止高铁招标、中缅高铁胎死腹中等等。究其深因,地缘政治复杂多变、竞争对手实力不凡、技术壁垒限制、自身准备不足等因素已成为中国高铁“走出去”不得不面对的拦路石。面临如此之多的挑战,中国高铁又该如何应对?笔者以为:中国中车在马来西亚所投产的东盟制造中心,或许能给中国高铁“走出去”带来有益的启示。 中国中车在马来西亚建立东盟制造中心,最大特色就是“与当地经济发展同呼吸、共命运”。高速列车车辆的生产、制造、调试全部在该制造中心完成,而不是简简单单的组装,称之为马来西亚本土制造并不为过。此外,制造中心员工本地化非常明显,到今年年底,公司员工的本地化率预计将超过90%。从上不难发现:东盟制造中心立足马来西亚,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技术经验、完整有序的生产流程,还为马来西亚培养了一大批铁路人才,助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为此,无论政府官员,还是平常员工,对于制造中心的认可度极高,中国中车进军当地市场获得的支持力度自然大幅提升。更重要的是:马来西亚投资环境稳定,不易受地缘政治风波侵袭干扰;地理位置优越,在这里设置东盟制造中心,辐射周边作用非常明显,产品更容易被东南亚、南亚以及澳洲等国所认可接受。所以,中国中车在马来西亚建立东盟制造中心,既是马来西亚快速发展的机遇,也是中国高铁拓展海外市场的机遇。 中国高铁要大步“走出去”,笔者认为不妨学习一下中国中车的共赢策略:立足当地,投入资金和完善生产线,逐步建设泛本土化的合资企业,深入合作、共同赢利,得到当地政府和民众的尊重和认可,从而顺利进入当地以及周边市场,真正实现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目标。

推荐
© 2024 答答问 m.dada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