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的朋友会发现,有些城市,原来不是叫这个名字的。例如六朝古都南京,它曾经叫过金陵、石头城;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南宋的时候叫临安。
枣庄和兰陵、合肥和庐州、西安和镐京,完全不是一个境界。为什么会改名呢?
原来的名字更加凸显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些,都源于1964年郭沫若发表的文章,从那时候开始,14个使用千年的陕西地名因此被改。
一、 全国简化工作开启
新中国自1949年成立开始,着手提高我国普遍的文化水平,政府将“会写字”渗透在日常。
我们看到的1952年的全国田径运动会,运动员比赛前要会写自己名字,才能去比赛。教育,“有教无类”,几千年前孔子最早提出,然而朝代的更迭,多少王朝为了种种原因,都不能彻底解决文盲问题,或者说,压根不想去解决。
实际上,长安也不是自古以来的名字,例如在夏商周时期,它曾经叫过“丰镐”,这是周代两个君王建成都城的合称。
长安地处关中平原,千年前水草丰美、自然资源丰富,对于生产力还没这么发达的中原子民说,这绝对是最适合发展的。
西安并不是现代出现的,早在明代,“西安”这个词已经出现了。那一年,徐达将军进入奉天路,建立西安府,“西安”这个名字就这么叫开了。
自朱棣,我国首都都在北京城,西安渐渐失去了都城的考虑,连新中国选址,它也落败了。此时,“西安”成为我国西北地区的门面,承接中部资源,对接首都北京、经济重心上海,致力于兴盛西北地区。
后来的学者评价这次改名运动,“我国汉字发展到今天,读音、字形、用法都有了相当大的改变,在世界上的文字演变史的角度上看,这是相当正常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