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禅寺的历史沿革
时间:2024-12-12 05:22:21
答案

民初以来,战事频仍“日趋”式微。“文革”时期不免于难,几近废墟。端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宗教政策逐步落实,佛日增辉,西林重光。前方丈续明大和尚主持修复,历时五年复具规模。一九九二年二月,性修大和尚继任住持,竭力规划,再振宗风,不仅重建毗庐殿,新塑毗庐大佛暨二十诸天,又复建造大雄宝殿和东厢房,成立松江区佛教协会,主持日常工作,带动四众弟子精进修学。九二年,西林宝塔经上海文管会拨款主修,现已峻峙云间。次年,发现塔内藏有鎏金佛像、玉雕罗汉像、琥珀、玛瑙等饰物百余件,并供奉圆应禅师舍利子。今日西林禅寺的牌楼、钟鼓楼在性修大和尚的带领下,亦修建完工。仰仗佛光永照,善信护持,承蒙市区政府之关心,在中山中路改造规划中得以发展,购置西边土地。区府又将我寺的东北角规划给西林禅寺,作为常住庙产。今后我寺将按整体规划,扩建文殊殿、普贤殿、三圣殿、药师殿、东西厢房、念佛堂、禅堂、藏经楼、方丈室、斋堂、图书馆、陈列室和其它配殿等功能。建成之后的西林禅寺,总面积达十余亩,相信届时将是十方四众同参共修,听经闻法,参禅念佛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今后的扩建工程需耗费巨资,仰赖十方善男信女、社会仁人善翁共襄善举,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以大众的施舍来成就十方的事业。松江佛教,历史悠久。龙华静安,建于赤乌,时为娄境,后为松江,今为上海。松江历为高僧大德辈出之地。府城以内,唐始即有十寺十三塔之载。宋代华亭诗人许尚于《华亭百咏》,作有脍炙人口之《西林》一诗,载三泖九峰间,唯西城门外乔木林中,频频翱翔神鹰灵鹫。圆应大师感应净土之胜,于南宋咸淳年间,在松庆云桥北建寺造塔。初名云间接待院,后名廷恩寺,又名崇恩寺。塔亦同名,共有八面七层,总高46、5米。据载三吴诸塔无出其右者,名播远近。元毁兵燹,梵音沉响。明洪武淳厚法师觅院址,重建西林禅院并将塔易名“圆应塔”,尊供圆应大师灵骨舍利于天宫。约五十年后,淳厚徒孙法王扁等感念先师创寺之艰,弘法之德,移塔于天王殿后,亦尊供先师灵骨舍利。大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英宗皇帝登基,特御笔赦封寺塔,赐名“大明西林禅寺”,塔亦赐名“西林塔”。二十年后,英宗皇帝再度赐金敕增扩大寺院,誉起龙廷,诸山交庆。合院僧众达六百余人,遂为江南巨院名刹。明景泰三年(1452年)代宗皇帝又遗使赐匾“佛日增辉”,高悬塔后之毘卢大殿,缁素殊荣,寺名天下。此后五百余年间,西林梵刹与宝塔维修有继,钟鼓传声于峰泖大地。

西林禅寺的历史沿革-第1张-交通-答答问

推荐
© 2024 答答问 m.dada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