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爵位。一般授予开国元勋、皇室贵族、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人,及其世袭子弟。
第一,开国元勋中的佼佼者。
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比如魏国公徐达、鄂国公常遇春、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等人,他们几乎和朱元璋一起起兵,从无到有,一步步创建明朝。比如朱元璋评价徐达时就说:“徐达与朕同乡里,朕起兵时即从,征讨四方,摧强抚顺,劳勋居多。”
此外,明成祖朱棣夺取政权,在他的角度看来,也类似于开创基业,所以登基之后大封公侯,其中丘福被封为淇国公,硃能被封为成国公。
第二,比较特殊的一个,也是明朝唯一的一个,就是李善长。
按照《大明律》中的规定:“文臣不许封公、侯”,所以我们看到刘基、王阳明等文臣只封了伯爵。但李善长做为文臣,先被封为宣国公,后封为韩国公。
对此朱元璋是这样解释的:“虽无汗马之劳,然事朕最久,供给军食,未尝缺乏。”所以,李善长是早期投奔朱元璋的文臣的代表人物,朱元璋封他为国公,其实象征了对整个文臣团体的褒奖。
第三,在某一方面有开创之功。
最典型的例子,傅友德因为平定云南之功,被封为颍国公,蓝玉因为捕鱼儿海一役,大挫残元核心,被封为凉国公。明成祖时代,因为平定交阯之功,张辅被封为英国公,沐晟被进封为黔国公,也属于这一类。
第四,遥封和追赠国公。
比如朱元璋早期的大将廖永安,被张士诚俘获,一直不肯屈服,被囚禁至死,朱元璋遥封他为楚国公。还有许多功臣,生前只得到侯爵,死后追赠公爵,这个就是一种名誉而已了。
第五,皇帝的特殊恩宠。
比如徐达的小儿子徐增寿,因为在靖难之役中暗中配合朱棣,被建文帝亲手处死。朱棣登基后,追封武阳侯,进封定国公,由徐增寿的儿子直接袭领。
武定侯郭英的后代有一个郭勋,很会拍马屁,到了明世宗时代,进爵为翊国公,但得意忘形,后来又被关入牢狱,最后死在狱中。
再比如,明孝宗的岳父张峦被封侯,死后赠昌国公。张峦的儿子张鹤龄继承侯爵,后来因为支持明世宗继位,明世宗给他升爵,实封昌国公,但后来也死在狱中。
第六,最后也是最常见的当然还是父爵子承。
比如常遇春的儿子、郑国公常茂,常茂出事以后,他的弟弟常升被封为开国公。李文忠死后,儿子李景隆继承了曹国公。卫国公邓愈死后,儿子邓镇继承公爵,改为申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