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牌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的文人将诗词歌赋按照格律和音韵进行分类,在唐朝中期首次编成名为《千家诗》的诗歌选集。
到了宋代,词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开始兴盛起来,文人开始创作以各种不同的词牌为基础的词作品。
沁园春是其中一种词牌名,据说它最早出现在南宋的一部名为《清平乐·沁园春·雪》的词作品中,后来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了一个独立的词牌。
沁园春这个词牌的名称取自《诗经·小雅·北山》,意为在春天的园子里品味春水和春风,享受自然之美的感觉。
沁园春是词牌名 词牌有什么来历
园春属于词牌名,最早起源于晚唐时期。
一般以苏轼词《沁园春·孤馆灯青》为正体,该词共有双调一百十四字,上阕有十三句共四平韵,下阙有十二句共五平韵。此调还有许多变体,如双调一百十六字,上阕十三句四平韵,下阙十三句六平韵或双调一百十二字,上阕十三句四平韵,下阙十二句五平韵等。
沁园春是词牌名 词牌有什么来历
沁园春是常见词牌名。创始于初唐。调名源于汉朝窦宪倚势变相强夺沁水公主田园之典故。《万氏词律》云:“《沁园春》是古调,作者极盛,其名最显。”
双调一百四十词,平韵,别称寿星明,出现于晚唐。据《辞海》记载:“沁园春,词牌名。东汉窦宪仗势夺取沁水公主园林,后人作诗以咏其事,此调因此得名,又名《寿星明》、《洞庭春色》等。双调一百十四字,平韵。”(引文见1980年版《辞海》905页),曲牌亦有《沁园春》,大致与词牌相同或有变化。
汉明帝为了女儿的这座庄园没少花心思,也派人走了不少地方,而最后也是多番比较,敲定了沁园的地址。
这里不仅有着茂密的竹林,而且风景秀丽、格外清净。
春暖花开的时候漫山遍野的花卉绿植,园中潺潺流过的溪水更是别有一番诗情画意,一切的一切都与沁水公主相配极了。
据说沁水公主的父亲驾崩以后,沁水公主的哥哥继承了皇位,也就是历史上的汉章帝。
汉章帝的窦皇后也是个趾高气扬、嚣张跋扈的主,她的哥哥更仗着自己是国舅,也是鼻孔朝天地过日子。
有一次这位窦皇后的哥哥看上了沁水公主的沁园,觉得那块地风水好、风景好,就要强买强卖。
沁水公主平日里不爱笑、不爱说话,什么事儿都在心里闷着,也不敢跟皇帝哥哥哭诉,只好忍痛将沁园以低价卖给了窦皇后的哥哥。
遗憾的是这座沁园最后也在历史的时光中消失不见了,至于是毁于战争,还是被其它,没人知道。唯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今天在我们中国的版图上,仍然有一个叫做沁水的城市。或许记录了这位曾经存在的公主,和那个美丽的沁园。当然还有无数的、以《沁园春》为词牌名的佳作,也能证明其曾经存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