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卧牛湖 卧牛湖景区距安徽凤阳县城20公里,南与禅窟寺景区相依,西与韭山洞景区相接,总面积29平方公里。是以起伏的山峦、开阔的湖面、曲折的岸线以及平缓的沙滩为游览内容的景区。卧牛湖亦即凤阳山水库,因湖边一小山酷似卧牛而得名。它东西长8公里,南北宽1.5—2公里,水面面积11平方公里。水体深,水面阔,万顷碧波,静谧安宁,无纤尘污染,无乱声纷扰。湖上游艇如梭,渔帆点点;湖边山光水色,相映成趣;湖中竹岛引来百鸟栖息,构成鸟的天堂。登临一览,竹树茂密深秀,百鸟跳跃欢唱,是江淮大地上不可多得的绿岛。卧牛山三面临水,屹立湖边。山上怪石嶙峋,林树苍翠,登山可收湖的全景。2· 狼巷迷谷风景区位于凤阳县城南韭山国家森林公园内,距离县城35公里,总面积约9平方公里,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因旧时有野狼出没而得名。风景区包括禅窟寺、禅窟洞和狼巷迷谷三大景区,内有苗寨、塔林、禅窟寺、玉蟹泉、摩崖石刻、贮岚亭、禅窟洞、蟠桃园、天石、瘦人谷、晕头转巷等大小景点40余处。整个风景区是以佛教文化为背景、绿色生态为重点、石灰岩溶地貌为特色的自然风景区。狼巷迷谷风景区于2000年5月被中国文物保护宣传委员会授予“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称号;2002年至2006年分别被滁州市旅游局授予“先进单位。3·小岗村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沈浩精神诞生地,全国十大名村之一,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全国文明村、全国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基层党组织、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安徽省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位于凤阳县东部约28公里,距宁洛高速小岗出口仅15公里,京沪铁路、宁洛高速公路、省道307、101线依村而过。现辖23个村民组,946户,3970人,村域面积2.25万亩,其中农用地1.89万亩,可耕土地面积1.45万亩。小岗村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小岗村。4·韭山洞因山暖多滋生野韭而得名,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位于凤阳县城南韭山国家森林公园内,距离县城30公里,总面积约4.5平方公里。韭山洞距今已有五亿年的地质历史,为喀斯特溶洞,全长1472米,其特点是深、大、险、奇、古,被专家誉为江北第一洞,此洞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已有记载,并留下多处唐宋题刻。朱元璋初起义兵时也曾据山屯兵,并在洞内外留下众多古迹。主要包括虎踞龙盘、囊括五岳、峡谷幽深、清流碧影、玉溪泛舟等五景点。韭山洞景区生态环境良好,每年六月份会出现大量的桃花水母。桃花水母又称桃花鱼,是地球上最原始、最低等的生物,距今约6.5亿年,被称为生物进化研究的“活化石”。桃花水母对生存环境要求极高(PH值6.5左右,温度20℃—30℃),活体罕见,极难制成标本,被国家列为世界最高级别的“极危生物”,更有“水中大熊猫”之称。凤阳县韭山洞风景区为AAA级景区。5·鼓楼,又称中都谯楼,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位于凤阳县城中心,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是中都城的重要附属建筑,与西边的钟楼相距六里,遥遥对峙于中都城中轴线的两侧。鼓楼由台基和楼宇两部分组成。台基南北长72米,东西宽34.25米,高15.8米,是中国最大的鼓楼台基。台基上楼宇初建之时,“层檐三覆,栋宇百尺,巍乎翼然,琼绝尘埃,制度宏大,规模壮丽”,鼓楼一直以其高大雄伟为国内之最。1989年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朱元璋展览馆建在鼓楼台基上,是全国唯一全面介绍朱元璋一生及明朝历代帝王的展览馆。展览馆从多个方面用翔实的图文资料、真实的历史实物展示了朱元璋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凤阳县鼓楼风景区为AAA级景区。6·明中都皇城,又称明中都紫禁城、明中都皇故城、凤阳明故宫、凤阳紫禁城等。明洪武二年(1369年)九月,朱元璋诏以家乡临濠府(洪武七年更名凤阳府,今安徽省凤阳县)为中都。集全国名材和百工技艺、军士、民夫、罪犯等,近百万人,经过六年的营建,到洪武八年四月,突然以“劳费”为由罢建。然而此时,一座宏伟豪华的都城已经屹立在凤阳大地之上。中都皇城是最里面的一道城,周长3.68公里,平面近方形,规模较北京故宫大一万平方米。城墙“高三丈九尺五寸,女墙高五尺九寸五分,共高四丈五尺四寸五分”。每边城墙开一门,南曰午门、北曰玄武、东曰东华、西曰西华。皇城之外二道城禁垣,周长7.85公里,平面呈长方形,“砖石修垒,高二丈”。每边城墙亦开一门,南曰承天、北曰北安、东曰东安、西曰西安。两城的东、西华门和东、西安门,位置皆设在东西两墙的南部,使得宫阙在守卫上更加严密。中都建有内、中、外三道城。外为中都城,周长60余里,开9门。中为禁垣,周长15里多,开4门,曰午门、东华、西华、玄武门。城内有正殿、文华和武英两殿,文、武二楼,东、西、后三宫,金水河、金水桥等。正南午门外,左为中书省、太庙,右为大都督府、御史台、大社稷。中都城内外,还有城隍庙、国子监、会同馆、历代帝王庙、功臣庙、观星台、百万仓、军士营房、公候第宅、钟楼、鼓楼等。《中都志》称“规制之盛,实冠天下”。明中都的布局,严格遵循传统的对称原则,着重突出的是中轴线上宫阙的建筑布局。纵贯全城的中轴线,南起凤阳桥,跨涧水进中都城的洪武门,踏上洪武街,横穿云霁街,经大明门,穿过宽阔的凸字形广场,入禁垣的承天门,再经端门,过外金水桥,进皇城的午门,过内金水桥,入奉天门,穿过三殿,进后宫,出皇城的玄武门,经苑囿,越凤凰山巅,出禁垣的北安门,下凤凰山,上玄武街,直至中都城正北门(未建)。这条全长近7公里的轴线两侧,规整对称地排列着许多建筑。皇城内正殿左右为东西二宫,两翼为文、武二楼和文华、武英二殿;后宫两侧序列六宫。皇城午门南面,左为中书省、太庙,右为大都督府、御史台、社稷坛。这种布局体现了几千年来封建社会中皇权至上的传统,故比以前王朝宫殿安排的更为森严。不仅如此,大明门广场东西两侧,左为城隍庙、中都国子学,右为功臣庙、历代帝王庙。广场前垂直于大明门的洪武街两旁,为左右千步廊。平行于大明门的云霁街东西两端,遥相对称的是鼓楼和钟楼。这不仅进一步加强了从外城到禁垣之间在建筑上的层次和深度,而且把宫阙衬托得更加雄伟壮丽。7·龙兴寺位于凤阳城北凤凰山日精峰下,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建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是明朝皇家寺庙建筑。它的前身是朱元璋出家礼佛的於皇寺,因该寺为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发祥之地,与整个朱明王朝有着渊源关系,数百年来一直为国内名刹之一。1981年被列为安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兴寺经过600余年的风雨沧桑,大部分建筑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察其遗址、布局仍森然壮观,尚存的部分文物和建筑构件足可以证实其当年的气势、规格和规模。殿外四口硕大的铜锅,传为寺僧做饭所用,不难想象当年寺僧之众;殿前东西两侧各有古槐,枝桠纵横,为古寺增辉;殿内陈列有明代铜鼓和铜铸幽鸣钟,为皇家寺院的见证。自92年以来,在九华山佛教界的支持下,凤阳县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修建了弥勒殿、大雄宝殿、朱元璋殿、地藏殿、藏经楼和两侧禅房、法堂等各种建筑200余间,已初步形成规模,恢复了往日香火。龙兴寺已成为江淮一带重要的佛教寺庙。地址:滁州市凤阳县北凤凰山日精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