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故里的风景名胜
时间:2024-12-16 00:28:33
答案

铁柱,群众俗称为赶山鞭。鹿邑县有两根这样的铁柱,一根在太清宫, 还有一根在另一座纪念老子的遗迹老君台上。实际上,太清官的铁柱与老君台上的铁柱一样,没有什么区别,也并非群众传说的赶山之鞭,而是柱下史之柱,是纪念老子之物。据《光绪鹿邑县志》记载:“这根铁柱高八尺,围尺有八寸,旧志谓为唐时旧物。”经测量,铁柱地上高度为4.3尺,周围0.8尺,与古县志记载完全一致。 老子当时是周朝的守藏室之史,而守藏史的任务是替周朝管理图书,并负责记述周天子上朝时颁发的旨令和处理国家公务的情况。按照规矩,群臣上朝拜贺,以及君臣一起在朝堂上议事时,大臣们是不能坐着的。作为记述天子言行的史官老子也不例外,可长时间的站着书写文字的确太累人了,所以周天子就特旨恩准,在朝堂内树个铁柱子,让老子倚在上面写字。这样既减轻了老子记述的劳累,又表示了对史官的尊重。天子上朝议事,老子倚柱记录,铁柱成了老子专用之物。当然,这里面大约也含有苍天厚土,定于一柱之意。所以后人就称担任守藏室史官的老子为柱下史官。鹿邑太清宫有铁柱,老君台有铁柱,国内外凡是供奉老子的宫观都有铁柱。铁柱已成为纪念老子的标志。镶嵌在太极殿正墙西侧的这块石碑是元朝中央政府于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元年(1260年)五月一日颁布的太清宫执照碑。该碑高0.6米,宽0.9米,碑文为楷书,满行13字。 碑文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中央政府颁给的;二是规定了太清宫所属界地的大小,即“每一面宽壹拾里,肆面计肆拾里”,按现今计算,每面宽10里,就是5公里,也就是说太极殿周围25平方公里的土地都属太清宫宫观所有;三是规定了这25平方公里内的所有田地、园果树木尽归太清宫宫观所有,诸人不得争执;四是说明南北宫(太清宫和洞霄宫)以会仙桥为界。 在老子生地的历史上,有许多碑刻,这块碑虽然不大,但价值很高,它以元朝中央政府令的形式规定了太清官的大小及上面土地园木果树的不可侵犯性。 在我国历史上,只有非常重要的地方,如皇帝老家、皇帝祖陵等,皇上才颁布这样的诏令,更何况是少数民族蒙古族皇帝忽必烈颁布的,足见太清宫在即便是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的地位仍然是非常高的。

老子故里的风景名胜-第1张-旅游-答答问

推荐
© 2024 答答问 m.dada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