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咏(946—1015),字复之,号“乖崖”。濮州鄄城(今属山东)人。早年长期漫游,以豪侠闻名。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曾任鄂州崇阳县(今属湖北)知县、相州(今河南安阳)通判,益州(今四川成都)、杭州(今属浙江)、升州(今江苏南京)、陈州(今河南淮阳)等州知州。谥“忠定”。张咏性格刚直,治才强干,做官多有政绩,曾两度出知益州。巴蜀古称难治,他从严治理,对宋初蜀中的归化、稳定起了重要作用。真宗朝后期,朝政日趋昏乱,张咏对奸臣丁谓等人的阴谋行径有所揭露和反对,表明他自始至终是一位清醒、正直的政治家。文学上,张咏不满于晚唐五代诗歌的绮靡与鄙陋,主张恢复古诗“疏通物理,宣导下情”的传统。所作诗歌大都真率自然,不事雕琢,清丽朗健,很有气骨。雨夜张咏帘幕萧萧竹院深,客怀孤寂伴灯吟。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破思乡万里心。【赏析】秋窗夜雨是旅情乡愁的惯见情景,南宋赵以夫称为是“冷淡话计”。诗的前两句,特别是“伴灯吟”,是扣着题目中的“夜”字来写的,后两句则紧扣“雨”字,以浓墨重彩渲染孤寂的客怀。夜雨空阶,是一个富于表现力的意象。夜色昏昏又值秋雨潇潇,庭阶上自然是一片空荡、萧瑟,而空荡荡、静悄悄的庭阶,反过来叉把秋夜的雨声衬托得格外惊心动魄。挖掘事物之间有无相对、虚实相生的关系加以描写,有利于增加其感染力。五代南唐李后主《捣练子令》词的“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就也是抓住有声、无声间的辩证关系描写夜景的。夜雨空阶连同孤灯寒馆的景象,六朝诗人何逊在其《临行与故游夜别》一诗中便早已写到了,诗道:“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晚唐诗人温庭筠在《更漏子》中写道:“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北宋末年的词人万俟咏《长相思》则说:“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这空阶与雨的组合太扣人心弦了,张咏思乡的心灵在今夕“萧萧竹院”经受了同样的敲击,而且与温庭筠的《更漏子》一样,整整扣击了一夜。结果是诗人的心滴破了。一颗劳思一夜、万里望归的心碎裂了。如果说前一句还是客观地写雨,那么这最后一句则写出了主观上在经受一夜乡思后极度痛苦的感受。“破”字用得何等精警!唐代诗人孟郊《秋雨》诗中曾有过这样的句子:“冷露滴梦破”,张咏“滴破”的是“心”,心碎甚于梦碎!寄傅逸人张咏当年失脚下渔矶,苦为明朝未得归。寄语巢由莫相笑,此心不是爱轻肥。作者为人正直,是个硬汉,自号“乖崖子”。居官有政绩,志在兼济天下。早年与同学傅霖相善,亦曾求隐访道,首句“失脚下渔矶”指此。《宋诗抄》称许张咏为诗“雄健古淡,有气骨,称其为人。”此诗直抒其心迹,考其平生,大体相符。劝学依韵答人九华山图登黄鹤楼晚泊长台驿送张及之任谷城送人北游雨夜过武陵溪二首送韩使君赴任越州十一韵上杨大谏暮春忆友人寄郝太冲酣饮 杭州一百五日水心亭留题 吊屈原新市驿别郭同年 贻傅逸人 幽居游桃源观 游赵氏西园 东门行 二月二日游宝历寺马上作访人不遇 夫差庙 赴职荆湖途中作 公暇偶作孤舟 馆中新蝉 归隐嵩阳 归越东旧隐留别秦中知己过华山怀白云陈先生 和人登朗州江亭 和人牡丹登麟州城楼 白驹谣 本农 朝日莲等等,太多了http://poem.8dou.net/html/poemt/4955.shtml这个网站有他的很多诗作,很全.你自己看看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