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夫子庙景区有共44万平方米明清建筑景观群,开通了东水关—中华门5华里水上游览线,打造了美食街、东西市、贡院西街等五大特色街区,举办了文化庙会、秦淮之夏、金秋美食节、金陵灯会等四季特色旅游文化活动,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辖区内还有明故宫遗址、甘熙宅第、南京明城墙、午朝门遗址、夫子庙、中华门城堡、瞻园、白鹭洲公园、沈万三故居、净觉寺、金陵刻经处、朝天宫、南捕厅、郑和遗址公园、江南贡院、大报恩寺遗址、淮清桥、天后宫、中华门城堡、光华门堡垒遗址、东水关、东干滨河公园、水西门、曾公祠、蒋百万故居、上江考棚、胡家花园、凤凰台、镇淮桥、朱雀桥、武定桥、来燕桥、平江桥、文正桥等人文景观及历史景点。 主要景点 简介景点图片东水关东水关旧称上水门,是秦淮河流入南京城的入口,始建于后唐长兴三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水关共3层,每层11券,共33券,下层11券通水,上、中两层共22券为藏兵囤粮之用。现尚存中、下两层共22券。六朝时东水关是通向江浙方向的交通枢纽,南来北往的商贾齐聚东水关,在此经商交易。东水关遗址公园建于2001年,这里主要由水闸、桥道、藏兵洞、城墙四部分组成。 朝天宫朝天宫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朝天宫街道水西门内冶山,是江南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组古建筑群,现为南京市博物馆。今天的朝天宫古建筑群为战乱以后的清同治五年至九年(1866年-1870年)间在清前期原址上改建而成,从宋元明代的道教建筑变成了儒家的文庙和江宁府学(江宁府学旧址则改为武庙,民国时期改为考试院,在鸡鸣寺附近的南京市政府一带);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将南京朝天宫古建筑群开辟为南京首都高等法院。 甘熙故居甘熙故居又称甘熙宅第或甘家大院,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俗称“九十九间半”,是中国最大的私人民宅,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南京明清三大景观,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旅游价值,是南京现有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甘熙故居并非徽派建筑,也不是完全的苏式建筑,而是和南京高淳、六合等地一样,有着南京自己的建筑风格,整个建筑反映了金陵大家仕绅阶层的文化品位和伦理观念。建筑的布局严格按照封建社会的宗法观念及家族制度而布置,讲究子孙满堂、数代同堂,致使宅第的规模庞大、等级森严,各类用房的位置、装修、面积、造型都具有统一的等级规定。 夫子庙夫子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几番兴废,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中国四大文庙之一,被誉为秦淮名胜而成为古都南京的特色景观区。夫子庙始建于宋,位于秦淮河北岸的贡院街旁,庙前的秦淮河为泮池,南岸的石砖墙为照壁,全长110米,高10米,是全国照壁之最。北岸庙前有聚星亭、思乐亭;中轴线上建有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等建筑;另外庙东还有魁星阁。 仓顶大井仓顶大井是南京现存最大的古井,位于城西南隅凤台冈之巅。其名源于明代骁骑卫屯粮之所的骁骑仓而得名。由于此仓,并派生出仓山、仓顶、仓坡、仓门口等一组地名群,而仓顶大井已成为这组地名群中最醒目的地物标志。1992年新扩集庆路,大井已坐落在路边。石栏呈六角形,高55厘米,井口直径50厘米。1982年,全市开展文物普查时,群众提供的古井线索即有430口。特别是门西之地,小街相接,曲巷回环,古井、名井颇多,但诸多水井,今已湮废,旧迹难寻。 钦差故居刘钦差是指清代大臣刘瑞芬,他的故居在殷高巷14号。这里已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宅主刘瑞芬,字芝田,安徽贵池人。生于清道光七年(1827年),历任军械转运局、松沪厘局,光绪二年(1876年)代理两淮盐运使,三年代理苏松太兵备道,参加中俄谈判,十一年为钦差大臣出使英、俄等国,十二年又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所以人称“刘钦差”。十四年冬,任广东巡抚,十七年为乡试监临,积劳成疾,触发肝疾,十八年(1892年)病逝,终年六十六岁。刘钦差故居为秦淮名宅之一,《清史稿》中有刘瑞芬传略。 先甲故居先甲故居坐落于中华门西大百花巷11号,该故居房屋纵深七进,其中轴线与街巷呈垂直状。程先甲(1872年—1932年),字鼎丞,又字一夔,江宁人。因居住大百花巷,其笔名欣然自称“百花仙子”。他对训诂、音韵之学,研究殊深。在清末文字改革运动中,尤其在汉语拼音方面,他是我国南方的先驱者。民国以后,任职于苏、陇、蒙、鄂等地,仍以书册相随,积稿满箱。程先甲终其一生,成书40余种,计100余卷,合为《千一斋全书》。其中有的已被列入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他的传世之作——《金陵赋》。 蒋百万故居蒋百万故居位于城南三条营18、20号。99间半房屋,原有两个院落,有轿厅、大厅、楼房,内有花园,外有封火墙。房主蒋寿山,号称蒋百万。《天京录》有所记载。现外墙面东有石碑一块,光绪元年四月立,内容为有关官沟事。院内多为青石和方石铺地。房内天花板、地板。第六进为二层楼,五间大厅及长廊完整,房门门框有精致木雕。面积8.4米*34.8米。该处建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导谢安纪念馆乌衣巷在三国时是吴国戍守石头城的部队营房所在地。当时军事都穿黑色制服,故以“乌衣”为巷名。东晋初,大臣王导住在这里,后来变成为王、谢等豪门大族的住宅区。一九九七年,秦淮区恢复了乌衣巷并修建了王导谢安纪念馆,目的在于让海内外游客在游览之余,了解东晋时期以王导、谢安为代表的王、谢两大家族和古都南京在六朝时期的历史概况。纪念馆的主题建筑为来燕堂和鉴晋楼,另附有王、谢家族陈列、六朝历史和文化艺术陈列、淝水之战半景画室、东晋起居陈列室、六朝书画、雕塑厅、洛神赋壁画厅等。楼堂外的墙壁上,还镌有竹林七贤图、行乐图等砖印壁画,庭中有建有仿兰亭的小品式曲水流觞杯渠。 李香君故居李香君故居位于来燕桥东、秦淮南岸,是一座古色古香的民居式河厅、河房建筑,又称媚香楼。明清以来,秦淮河畔的名媛声妓众多,尤以“秦淮八艳”名气最大,她们均为卓尔不群的才貌双全女子,颇有民族气节。这其中更以李香君最具胆识。 江南贡院江南贡院是夫子庙地区主要建筑群之一,秦淮河畔也因贡院、夫子庙的存在而一度繁荣起来,是中国最大的科举考场。其鼎盛时期仅考试的号舍就拥有20644间,加上官房、膳房、库房、杂役兵房等数百间,占地超过30万平方米,创造了古代科举考场中国之最。贡院中的南京市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是我国唯一的一座以反映中国科举考试制度为内容的专业性博物馆。中国科举博物馆正在建设中,建成后中国科举博物馆将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心、中国科举文化中心和中国科举文物收藏中心。 秦淮河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南京的母亲河,历史上极富盛名。这里素为“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更兼十代繁华之地,“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风流,甲于海内”,被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从东水关至西水关的沿河两岸,东吴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的居民地。六朝时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宋代开始成为江南文化的中心。明清两代,尤其是明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明末清初,秦淮八艳的事迹更是脍炙人口。 夫子庙秦淮小吃与上海城隍庙小吃、苏州玄妙观小吃和湖南长沙火宫殿小吃并称为中国四大小吃。“秦淮八绝”,即:第一绝:永和园的黄桥烧饼和开洋干丝,第二绝:蒋有记的牛肉汤和牛肉锅贴,第三绝:六凤居的豆腐涝和葱油饼,第四绝:奇芳阁的鸭油酥烧饼和什锦菜包,第五绝:奇芳阁的麻油素干丝和鸡丝浇面,第六绝:莲湖糕团店的桂花夹心小元宵和五色小糕,第七绝:瞻园面馆熏鱼银丝面和薄皮包饺,第八绝:魁光阁的五香豆和五香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