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锡鸿的思想主张
时间:2024-12-14 05:22:13
答案

刘锡鸿留有一枚刻有“儒侠”二字的印章,代表了他一生“以儒家思想解救乱世”的志向。平心而论,他反对修铁路的理由中也是有可借鉴的地方的,如他指出铁路的修建有可能会便于外国列强控制中国,丧失主权,借款修铁路亦然。“囊者英法构衅,屡获逞于海隅。然而未敢深人者,即以道途阻修,运炮运粮两皆易窒之故。今奈何自失其险以延敌哉?’顺后来的历史也印证了他的这一担忧。刘锡鸿的思想并不是一无是处,也有值得借鉴、深思的地方,如吏治,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对晚清吏治的黑暗现状感到痛心疾首,他提出“故今日之事,为吏者当以顺治是诸辅臣为法,代幼主以遵成宪,毋忘综核名实之严,然后国威可以复振,非然者筋脉日益弛缓,寸步将必难移,惟僵仆以任人陵虐已矣。”“见上所为赏罚者一皆不拘情面,不关毁誉,不杂恩怨,不任素性,爱憎不因偶然喜怒乃知求荣去辱只此化恶善一途。”想复兴孟子的重视教化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他甚至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如裁撤冗员,以礼驭吏等,“择枢臣之忠清刚正者,省去别项差使,专核吏、兵、刑三部议处事件,而治其询纵滥保之失”,从而使得“是非悉当默险能明,人人有所惩劝以效其才能,亦人人无可干求以养廉耻,则牧民驭兵两大政自然日有起色”。儒家思想已经扎根于他的灵魂中,程朱理学的影响已深人其骨髓。他又指出了人民素质与国家富强的关系: “英之众庶,强半勤谨,不自懈废; 商贾周于四海,而百工竭作,亦足繁生其物,以供憋迁之需; 国之致富,盖本于此。非然者,火车轮船即能致远,而可贩之货国中无从造而成之,金币究何如人哉? ”除此之外,他也是提出民间开矿设想的第一人。《英貂私记》是他出使英国时写的日记。不过,若细读《英招私记》,人们会发现到了英国之后,刘锡鸿的思想也起了一些变化。例如,他称赞君主立宪制“无闲官,无游民,无上下隔阂之情,无残暴不仁之政,无虚文相应之事”。通过与马格里、博郎、井上馨等外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交锋,他也打开了一些眼界。通过与博郎的辩论,他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先前反对船舰的看法:“事理无穷,因乎时势。如人之一身,疾病未起,则补养元气,自可退外邪,此一理也;疾病一起,不先祛外邪,而惟言补养,则其病终不可廖,此又一理也”。但是,他担忧的是内忧而忽视外患,这也是他的不足之处。更重要的是,他对领事裁判权提出了质疑: “倘照理藩院刑法,参酌变通,以圈禁代流徒,以罚款代答杖,定为专例,以治外国寄居商民,亦未尝不可。”

刘锡鸿的思想主张-第1张-交通-答答问

推荐
© 2024 答答问 m.dada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