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杭铁路的建设插曲
时间:2024-12-14 05:06:26
答案

1905年,为了抵制帝国主义侵略,夺回浙江铁路建筑权,在旅沪浙江同乡会(此会是清末革命组织光复会的基础)支持下,汤寿潜与张元济等成立浙江铁路公司,自任总理,修筑沪杭铁路。由于当时杭州拱宸桥是日本租界,那里商业发达,经济繁荣,因此汤寿潜最初设计的图纸,是把沪杭铁路终点站定在艮山门,并准备从艮山门再铺一支线到拱宸桥。对于这个设想,汤寿潜很满意,但他万万没想到,他的设计只着眼于经济,却忽视了政治因素。那一年,汤寿潜的爱婿马一浮从欧美游学归来了。尽管马先生当时才20多岁,可他的道德文章已颇有建树,汤寿潜很喜欢和他聊天。一天,马一浮来汤家做客,那时汤寿潜正与幕僚们在商议铁路设计图纸,他便请女婿也来参议参议。谁知马大师看后却一把将图纸撕成两半。“这是为啥?”幕僚们大惊失色。马一浮似乎有些激动,他说:“中国人造铁路要为中国人着想。为什么不把终点站定在闹市区的羊市街(今江城路),再铺一条支线到南星桥,以便水陆衔接和今后铁路南延,而要把终点站定在艮山门,铺支线到拱宸桥租界去方便日本人呢?”幕僚们面面相觑,最后都看着汤寿潜。汤沉吟片刻,觉得马一浮的话言之有理。不愧是自己的爱婿啊,给他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政治课。汤寿潜不但不以马一浮撕图纸为无礼,还按马的方案把艮山门改为货运站,而把终点站定在羊市街北端城内(即今天的城站火车站,1909年沪杭铁路通车后,在火车站附近建筑20米弹石路,为杭城第一条汽车路)。 火车第一次轰鸣着从上海来到了杭州,沿着贴沙河,驶入了城站,那声浪,和民众的力量一样巨大。 仪式结束后,更多的人依旧聚集在城站,久久不愿散去。 坐在汽车里,汤寿潜听到市民唱起了新的民谣:“铁路燃蜒几曲长,分支两沪越钱塘。奇肢飞舞超龙凤,分付夸娥凿女墙。” 1909年8月13日, 沪杭铁路全线通车。 筹划中的沪杭铁路原本从上海起始,经枫泾、嘉善、嘉兴、桐乡、长安直达杭州,这样是一条比较直的线路。然而机缘巧合的是,桐乡各界认为,铁路要经过农田、 坟地、住屋(徐志摩《火车擒住轨》的原型世界),如此怪物异声会破坏了他们的风水,因此坚决拒绝征购土地,并遭到当地地主绅士的极力反对。不过,海宁各界和上层人物却出奇地开明,非常欢迎铁路,吴小鲁、许行彬(同盟会员、参议员)、徐申如等人认为,如果铁路经由海宁是一件大好事,交通一发达,何事不可办!遂力促沪杭铁路从嘉兴起弯道南下,经硖石、长安、临平到杭州。改线后在硖石形成一个约80度、半径约440公尺的大弯。这样的图纸,呈报到浙江铁路督办汤寿潜那里,是很难被批准。于是徐骝良想了一个办法,把杭州到枫泾的浙江省段内铁路路线图纸分两张绘制,一张是杭州到硖石,另一张是硖石到枫泾。两张图纸分开看时,弯度都不大,几乎是直线。汤寿潜看了图纸后,以为铁路路线南移方案十分可行,便批准了。当时,沪杭铁路从枫泾至上海这一段,由江苏省负责施工,枫泾到杭州这一段,由浙江省负责施工。为了促成改道硖石段铁路早日建成,避免节外生枝,徐骝良把浙江省段铁路从两端同时施工,一端是从杭州向硖石施工,另一段由枫泾向硖石施工,尽量减小铁路走向再次变动的可能。沪杭铁路通车后,交通的便利带动了硖石的繁盛,不久海宁县政府从古镇盐官迁到了县域偏东北端的硖石,也就是现在的海宁城区。

沪杭铁路的建设插曲-第1张-交通-答答问

推荐
© 2024 答答问 m.dada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