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瑜: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
时间:2024-12-14 02:15:25
答案

她跟我刚来美国的时候一样,英文不够好,朋友少,一个人等着天亮,一个人等着天黑。每天学校、家、图书馆、gym,几点一线。我觉得,快乐是可遇不可求的,但是充实是可求而不可遇的。快乐这件事,有很多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因素。基因、经历、你恰好碰上的人。但是充实,是可以自力更生的。罗素说他生活的三大动力是对知识的追求、对爱的渴望、对苦难不可遏制的怜悯。你看,这三项里面,除了第二项,其他两项都是可以强求的,都具有耕耘收获的对称性。1点,出门,找个coffee shop,从里面随便买点东西当午饭,然后坐那改一篇论文。(期间凝视窗外的纷飞大雪,创作梨花体诗歌一首)。7点,回家,动手做了点饭吃,看了一个来小时的电视,回email若干。10点,看了一张dvd,韩国电影春夏秋冬春。12点,读关于冷战的书两章。2点,跟蚊米通电话,上网溜达,准备睡觉。这基本是我典型的一天:一个人。书,电脑,dvd。一个人。一个星期平均会去学校听两次讲座。一周工作日平均跟朋友吃午饭一次,周末吃晚饭一次。多么稀薄的生活啊,谁跟我接近了都有高原反应。我这人其实一点也不孤僻。生活中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多么平易近人开朗活泼。有时候,我就是懒,懒得经营一个关系。还有一些时候,就是爱自由,觉得任何一种关系都会束缚自己。当然最主要的,还是知音难觅。我老觉得自己跟大多数人交往,总是只能拿出自己的一个子集。我很难找到和自己一样一望无际的人。有时候也着急。不仅仅是因为错过了亲友之间的饭局、谈笑、温情,不仅仅因为一个文学女青年对故事、冲突、枝繁叶茂的生活有天然的向往,也因为一个人思想的先锋性总是通过碰撞来保持的。我担心,我老这样一个人呆着,会不会越来越傻?好像的确是越来越傻。但另一些时候,我又惊诧于自己的生命力。在这样缺乏沟通、交流、刺激、辩论、玩笑、聊天、绯闻、传闻、小道消息、八卦、msn的生活里,没有任何圈子,多年来仅仅凭着自己跟自己对话,我竟然保持了创造力和战斗力,竟然写小说政论论文饱博客而且写得如此饱满热情,我刘瑜又是何等顽强的一株向日葵。年少的时候,我觉得孤单是很酷的一件事。长大以后,我觉得孤单是很凄凉的一件事。现在,我觉得孤单不是一件事。有时候,人所需要的是真正的绝望。它还不是气馁,不是得过且过,不是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这样的狗屁歌词,它只是命运的归命运,自己的归自己这样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那天偶然想起我过去几年写的这三个小说,《孤独得象一颗星球》《那么,爱呢》《烟花》,吃惊地发现,这里面其实有一个轨迹,从忧伤到怨恨,然后再到绝望。绝望,就意味着自由。以前一个朋友写过一首诗,名字叫一个人要象一支队伍。我想象文革中的顾准、狱中的杨小凯、在文学圈之外写作的王小波,就是这样的人。怀才不遇,逆水行舟,一个人就象一支队伍,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现在看来,我也只能面对内心招兵买马

推荐
© 2024 答答问 m.dada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