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运输生产增速上看,在经济增速转入中高速增长后,交通运输生产也在向5%—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转变。2014年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客运量增速约为3.7%,货运量增速约为7.2%。其中铁路货物发送量同比下降约3%。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继续放缓,预计全年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和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速分别回落4.1和3.8个百分点。这一点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变化有较大的耦合性。从运输结构变化上看,随着运输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高附加值运输需求快速增长,特别是高端出行增长较快。2014年高铁、动车旅客发送量增长均超过30%,快递业务量增速超过50%,民航旅客运输量同比增长10%左右。这种变化体现了运输结构优化取得新的成效。从固定资产投资上看,公路水路投资增速由“十二五”期前三年的年均6%,提高至2014年的9.2%,其中公路投资预计增长11.4%,铁路投资规模和增速也在不断提高。新常态下固定资产投资仍能保持较高增速,说明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情况下,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对稳增长作用依然重要。从发展动力上看,受“三期叠加”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在新常态下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交通运输门类多、潜力足、韧性好,随着“新四化”的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技术进步,加上“一带一路”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率先突破,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等因素,交通运输在新常态下仍有充足的发展动力。从发展要素上看,过去在交通运输短缺时期和规模不大的情况下,各种要素制约尚不明显,可以支撑较高发展速度和较大建设规模。新常态下各种风险逐步显现,资金、土地、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进一步增强,建设成本快速增长,资金筹措难度加大,企业债务风险增加,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从上面分析看出,我国交通运输发展既有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步入中高速增长的一般特征,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不同特点。还要看到,新常态蕴含着新机遇,也伴随着新矛盾新问题。我们一定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交通运输自身发展的一般规律,全面认识新常态,抓住用好新常态蕴含的新机遇,趋利避害克服新常态带来的新矛盾新问题。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也是交通运输判断发展大势、进行战略布局、安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基本前提。在新常态下推进“四个交通”发展,必须把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深化理解,认真研究新思路,寻求新举措,体现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