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甸-永胜断裂带又称中甸-大具断裂带或中甸-海罗断裂带(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2004),断裂总体呈315°~310°方向延伸(王运生等,1998)。据有关文献(毛玉平等,2003),中甸-永胜断裂带是否存在目前还存在争议。
在1:20万地质图上,中甸-永胜间地表出露有断续分布的NW向断层。沿断裂发育断裂破碎带、挤压片理和褶皱等(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2004)。据有关研究,该断裂具有一些新活动迹象,在跃进村,断裂切割了晚更新世冲洪积层,断面发育近水平擦痕(沈军等,2001);中甸西北喇叭那卡一带断裂切割晚更新世冲洪积物形成宽5~6 m、两侧坎高1~2 m的新槽地(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3)。
野外沿丽江-香格里拉段铁路线比选方案通过的中甸-大具之间,对中甸-永胜断裂带的北段进行了追索,查看了益思村北西、春苴、乃日、松赞林寺、霞那、三村、一司下给、拉达盆地、熏洞、哈巴村、永壳、虎跳峡出口和大具盆地,仅发现一些零星分布的NW向右旋断裂形迹,例如:在大具盆地西北的挨美之一带(坐标27°19.940′,100°12.477′),东环线旅游公路西北侧沟谷呈明显的断层地貌,断层走向NW,东侧出露T1l紫色砂岩夹泥岩,产状240°∠70°,沟谷旁侧底层出现明显的揉皱或折曲现象,属早期断裂的派生构造现象。在沟谷的西侧,为松散的第四系紫色砾石土堆积,在砾石土中存在明显的NW向错断面,产状240°∠70°,具近水平擦痕,擦痕产状150°∠5°(图4-41)。砾石土中断层泥的热释光年龄测定结果为73.56±6.25 ka BP,说明其在晚更新世期间发生过右旋活动。
图4-41 大具盆地西北侧挨美支一带NW向活动断裂形迹素描图
总体上,可以认为中甸-永胜断裂带(中甸-大具断裂带)在空间上断续分布,许多地段断裂形迹不明显,其在哈巴雪山东北缘可能归入哈巴-玉龙雪山东麓断裂的北段(即哈巴雪山北麓断裂)。但是,在铁路规划过程中,对于部分断续分布的NW向右旋走滑断裂应当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