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铁路为基础,经中国中西部,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直达欧洲的“新丝绸之路”正变得逐渐拥挤起来。重庆、成都、武汉和郑州于这条对欧外贸的新物流通道都寄予厚望,时可闻到它们之间竞争的“火药味”。从2011年10月重庆发出第一班“渝新欧”国际货运班列开始;2012年10月,武汉发出了第一趟“汉新欧”货运专列;2013年4月,成都开行了通往波兰的货运班列“蓉欧快铁”;2013年7月,由郑州始发前往德国汉堡的“郑新欧”货运班列开行。至此,“新丝绸之路”已形成“四城逐路”的局面。近年来逐渐热络的“新丝绸之路”并非一条全新的跨国跨洲铁路,它完全根植于多年前既已成型的“新亚欧大陆桥”,国内多个城市也早已开始使用这条国际物流线路。1990年9月,中国北疆铁路与原苏联土西铁路接轨,这条通道在中国国内由陇海铁路和兰新铁路组成,起于江苏连云港,贯穿中国东、中、西部的10个省市区,在国外,这条通道则过境俄罗斯和中亚多国,全长约10800公里。这条路线之所以得名新亚欧大陆桥,是与西伯利亚大陆桥相对应,西伯利亚这条老亚欧大陆桥从俄罗斯远东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经西伯利亚大铁路通向莫斯科,然后通向欧洲各国,最后到达荷兰鹿特丹港,全长约13000公里。老亚欧大陆桥和新亚欧大陆桥也被称为亚欧大陆桥的“北线”和“中线”。大陆桥运输的一大特点在于,其价格和运输时间受沿途各国的铁路、口岸等环节影响。多年来,与中线亚欧大陆桥相比北线亚欧大陆桥一直处于劣势。据报道,一些中国企业反映,这两条线路经俄罗斯段的铁路都较长,但该国铁路公司却对这两条过境铁路采取不同的待遇,包括收费标准、过境手续等,这使得亚欧大陆桥在与西伯利亚大陆桥运输的竞争中处于下风。据报道,有关部门统计数字显示,目前中线大陆桥货物在口岸的平均滞留时间占全程时间的30%,其中因单证、海关查验的原因而滞留占60%,运力衔接等其他原因滞留占40%。正是因为上述原因,中线尽管比北线在距离上要少了约两千多公里,但实际运行时间往往会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运价也大大超过北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