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民为拯救梧桐树致南京市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季市长:您好!我们是一群热爱南京的普通市民,今天,我们写这封信给您,希望您能帮助广大南京市民拯救因地铁三号线施工而被移栽的行道树。3月1日,有报道称“南京40多棵行道树被剃光头为地铁线让道”,随后更多网友开始大量转发与之有关的信息。我们询问专家后了解到,此报道涉及的太平北路段梧桐平均年龄在50年左右,最大的近百年,为民国时期种植的树木,它们是为地铁三号线让路,接下来还有六百多棵行道树将被移栽。3月14日晚,看到了政府的公开回应,为了城市的发展,为了缓解日益增长的交通压力,修建地铁势在必行,而相关部门的专家已经做了多方论证,尽量保证更多的行道树免遭移栽之苦。我们非常感激相关部门在之前做出的种种努力,但是,来自媒体和市民的各种质疑仍未停止。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目前的问题,我们希望表达几点建议,希望您能够采纳。第一, 尽快停止对太平南路段39棵英国梧桐的移栽行为;第二, 向公众公布,因地铁三号线建设施工,计划被移栽的行道树的数量及路段;第三, 召开论证会和听证会,邀请各方专家、媒体、公众重新论证地铁建设方案,尽最大可能保留行道树;第四, 对确定一定要移栽的大树,逐一进行拍照登记,跟踪其生存状况,并向市民公示;第五, 提高城市树木管养经费标准,增加养护人力和资金投入。成立“移植大树养护基金”,由市民监督使用,资金来源可以是民间出资,也可利用“伐一补三”、“砍树支付给树木所有者的树木补偿费” (参见《南京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第十八条相关)等行政收入补贴。每座城市都有它的气质和修养,金陵这座古城因树而美。1928年,奉安大典孙中山先生灵柩经过的码头—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东郊,和中央路与中山南路,国民党政府种上了从苏州杭州精选的英国梧桐和雪松。83年来,这些参天古树早已和南京城融为一体,郁郁葱葱的绿色让这座古城更显高贵威严,但又不失古朴雅致。应该说,这些树是南京不可或缺的一员,是我们的家人和朋友。今天,当我们了解到,我们的家人朋友将要遭受砍头搬家的劫难时,我们感到无比痛心。我们致信给您,希望您能够考虑南京市民的这点建议,同时,我们也愿意积极的参与到城市树木的保护和宣传的工作中来,愿政府和市民一起联手,守护南京的绿色!热爱南京的普通市民联系人:李春华2011年3月15日回信南京市市长信箱对拯救梧桐树的回复 阅读:南京市民为拯救梧桐树致南京市长的一封信李春华,您好!本信件是南京市市长信箱的回复信件,以下是您2011年03月15日,标题为:“拯救因地铁三号线施工而被移栽的行道树”的信件的办理意见。此邮件为系统发送,请不要回复,谢谢!办理单位: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办理意见:李春华网友:您好! 首先,衷心感谢您对南京城市建设发展的关爱,正是因为有和您一样热爱我们这座城市的广大市民的支持理解,这几年南京城市建设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快速发展!梧桐树是南京的重要“城市名片”,枝繁叶茂的梧桐树是南京靓丽的风景,也是南京市民对这座城市归属的精神寄托。当前,南京地铁三号线建设已启动,城内走向要经过太平北路、太平南路等道路,车站施工和行道树的保护成为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广大网友关注关心梧桐树保护的心情,我们身同感受。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明确要求平衡好地铁建设与大树保护的关系,尽量少移或不移植大树。我们深知梧桐树承载了南京人太多的历史记忆,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做好工作:一是最大限度保护树木。地铁建设过程中做好绿化保护,尽量少移植或不移植大树。二是最大限度优化方案。三号线建设沿线交通走廊道路容量有限,同时,沿线地层主要以古河道河床为主,包含淤泥质粉土、粉细砂层等不良地质条件。因此,相关地铁车站均采用明挖的施工方法,不得不移植部分现状树木,我们已要求相关部门从车站站点选址到车站建筑规模均进行优化,压缩车站站台宽度,减少出入口数量和尺寸等措施,将地铁施工对绿化的影响降到最低。三是最大限度保持“绿量”。包括梧桐树在内的绿色植被都是南京宝贵的生态财富和文化财富,我们实施移植的数目,必须园林专业单位实施,由专业部门、专业人员对树木维护的全过程进行跟踪服务,确保树木存活,“绿量”不变。此外,我们已进一步严格落实责任制度,要求地铁指挥部、城管局等相关部门齐抓共管,每一颗大树的移植都要有审批、有配套维护管理制度,对违反规定的人员和单位将一查到底,严格追究责任。梧桐树的保护,城市的发展,需要您的积极参与和大家共同努力,欢迎您继续监督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使我们生活的南京更加幸福、美丽。南京市政府办公厅 市长信箱 二零一一年三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