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 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我们先分析下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有利因素: 1、有利于引进外资。随着改革开放的进步,我国已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2000年我国利用外资407亿美元,2005年增长到603亿美元,到2005年底累计利用外资6224亿美元(张强莉等,2006),极大地解决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瓶颈,实现了由对外借款到外商直接投资的转换,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2、有利于促进对外出口,平衡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对中国经济的有力拉动作用。扩大对外贸易,以出口带动进口,进口促进出口,进一步刺激国民经济的增长。进出口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更加促进我国的外贸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使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3、有利于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有利于解决我国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促进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合理解决,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和谐安定的政治环境,不但有利于解决了就业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的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 4、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有利于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有利于中国在国际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5、有利于促进我国的金融市场改革和完善,缩短从二元经济向现代化经济转型的时间,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市场经济的平等性、竞争性、法律性和开放性;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特性,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同时促进国家发挥更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作用,最终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制度的完善。 6、有利于中国更好的融入世界市场,互通有无,调剂余缺,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充分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市场价值规律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和相互作用,调节人、财、物在市场中的投放方向和数量比例,促进无形的手对我国经济的调节,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7、进一步节约劳动成本,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吸收引进当代先进科技成果,增强经济实力;接受来自国际市场竞争压力的挑战,促进国内企业不断更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国际化水平。 8、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外资和大型跨国公司的进入,有助于传统产业结构改造和产业竞争,对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技术合作,可以缩短与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差距,增强我国经济技术的竞争力和创造力。 再分析下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1、 被进一步卷入世界市场后,不可避免的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受国际性经济危机冲击概率会变大,受到的损失也会随之变大。进一步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后,受整个市场的变动性影响也会增强,市场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会给中国带来很大的压力。 2、由于外资投入大都集中在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好、回报利润率高的地区和项目,将造成我国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因而也会造成贫富差距扩大以及区域经济不能协调发展的问题,甚而至于会造成经济波动,社会不稳定等一系列民生问题,可能会挫伤劳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东西部差距过大,也不利于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不利于共同富裕的最高理想的实现,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 3、我国外贸出口主要是靠低价竞争和大量低附加值的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特点,却为之付出了牺牲生态环境和消耗宝贵矿产资源的沉重代价。出口产品类型的限制,让我国外贸增长方式无法由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因此,国内生产资料在不断损失,生态环境也被破坏的极其严重的情况下,出口却没有为我国争取到相应的回报,长此以往,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立,不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4、外资垄断性并购和跨国公司的技术、资金优势,极大地冲击了民族工业与农业,削弱了国内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在国际出口产业链上仍处于低端的水平,对于国际垄断资本的侵入,民族企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而中国廉价的出口产品又容易受到国际上反垄断的限制,因而不利于出口业的长久发展,更容易被某些别有用心的组织利用,产生的经济纠纷也不利于中国在国际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