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最早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取代神本主义的转折,而人本取代神本的本质是人成为主体,以主体的姿态面对整个世界,所以,现代性的核心是人的主体性——人类主体性和个体主体性。在文艺复兴之前,西方人是以神为中心的宇宙论体系的谦卑成员,其主体性处于受限制状态,文艺复兴运动则使西方人的主体性获得肯定和张扬。所谓的人本主义在本质上就是以人为中心的主体主义。实现人类主体性的冲动使西方人开始了征服自然之旅,建立起日益庞大和强有力的科学—技术—工业—市场体系,而对个体主体性的弘扬则使财产的个体所有制、民主体制、多元文化日益获得承认和发展。实际上,任何国家要获得充分的发展,都必然要经历以实现人的主体性为目标的现代化运动:1、人要建立完全属人的世界体系,就必须从自然过程中凸现出来,以主体的姿态改造自然,使自然按照人的愿望重新成型;2、人作为一个类是由个体组成的,所以,人类主体性的发展最终依赖于个体主体性的诞生和发展,个体主体性的普遍兴起是人类社会获得充分发展的前提和目的。现代性的本质是以人为中心的主体性,其根本逻辑是主体—客体的二分法——主体是活动的源泉、中心、目的,客体则是主体认识和改造的对象,是实现主体计划的质料和工具,所以,现代性的最本质特征是设定了人作为主体对客体的绝对征服关系。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发生于欧美60年代,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其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这种放弃表现在拒绝现代主义艺术作为一个分化了文化领域的自主价值,并且拒绝现代主义的形式限定原则与党派原则。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在传入中国的诸种相关学说中,后期海德格尔哲学虽然从未自我命名为后现代主义,却最深刻地言说了后现代性:1、海德格尔深刻地认识到了现代性的本质是主体—客体的二分法,意识到了现代性的危机,指出以人为中心的主体主义把整个世界都视为对象、客体、质料、手段,以至于“大地及其大气成了人的原料,人变成了人的材料”,使万事万物皆处于无保护状态,“本身已经是一种爆炸性力量,足以使任何事物摧毁为虚无”;2、他指出超越现代性危机的根本途径是超越以人为中心的主体主义,使人由世界的征服者转变为存在的守护者,并因而“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海德格尔无疑是是迄今为止最深刻的、大写的、真正的后现代主义者。目前中国影响最大的后现代主义学说主要有三种:1、后殖民主义;2、以平面化为中心概念的大众文化理论;3、解构主义。这三种学说均未真正触及现代性的本质,自然也不能对后现代性进行完整的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