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文化工业全书 读后感
时间:2024-11-27 10:04:58
答案

西奥多·阿多诺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提出了“文化工业”一词。在阿多诺看来,文化同工厂制造的产品一样,变得越来越像商品。如今,斯科特·拉什和西莉亚·卢瑞提出,在所谓的“全球文化工业”中,阿多诺最恐怖的噩梦已经变为现实。拉什和卢瑞的新书令人信服地讲述了手表、运动服等物质对象如何变为强大的文化象征,以及以全球知名品牌为表现形式的象征生产如何成为资本主义核心目标。《全球文化工业》从实证和理论的角度充分地研究了从耐克球鞋到《玩具总动员》、从国际化足球到观念艺术的物质对象改变形式并跨越国界的过程。在一个今天所谓“文化物化”的时代,“艺术”成为操控大众、生产认同的器物。在这个过程中,艺术文化变成了制造“快乐”的政治机器,成为塑造社会认同的重要途径。不仅各类艺术活动皆可以纳入到大众文化的消费逻辑之中,就连各种大型社会活动也变身为仪式化的大众文化产品。于是,传统的娱乐文化的生产方式被新兴的、单一快乐为目的的文化生产方式所替代。如果说卢卡奇充分认识到“物化”世界乃在于人们不得不依赖商品伦理而确立自己的生存伦理,那么,文化物化时代,我们也不得不通过依赖物化的文化生产逻辑来确立我们的生活逻辑。对于文化的依赖,变形为所谓的“快乐依赖”。在文化物化的时代,对于现实秩序和权威规范的对抗所带来的快感政治被取消了,而代之以市侩哲学为底色的、唯快乐是从的傻乐主义。这就使得中国当前的艺术文化可以轻松地把任何带有沉重感的政治都看作是“反生活”的政治,以至于把任何沉重反思都视为负担——或者德波意义上的一种“景观政治”已悄然成型了。

推荐
© 2024 答答问 m.dada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