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21年7月6日,格力电器市值为3014亿,美的市值为4835亿。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曾申明“格力没有把美的当做竞争对手”。然而,美的在多元化经营明显已经超越了格力,并且格力在空调领域的优势也局部缩小。 美的、格力对各自的估值都不满意,试图通过回购提振市场信心。
然而,格力的三期回购,收效甚微。在营收增速放缓,主营业务差距也在局部缩小,格力“翻盘”无望之际,2021年7月6日的中国新消费品牌增长峰会上,格力再放大招,能否助力格力“逆风翻盘”?
格力宣布“第一期回购”——2020年4月10日,动用自有资金30亿~60亿进行回购,价格不超过67.8元/股。第一期回购累计买入1.08亿股,均价55.36元/股,总对价60亿。
格力宣布“第二期回购”——2020年10月13日,动用自有资金30亿~60亿进行回购,价格不超过69.02元/股。第二期回购累计购入1.01亿股,回购均价59.3元/股,总对价60亿,。
格力宣布“第三期回购”——2021年5月26日,运用自有资金75亿~150亿进行回购,价格不超过70元/股。截至2021年6月30日,累计回购6000万股,回购均价52.9元/股,总对价31.75亿,按计划还将投入118亿进行回购。
回购价目前都高于现收盘价,并且但三期回购也是格力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回购计划,最终效果微乎其微。 由于资本投资者基本只会看中一家公司的营收和利润增速,单单靠回购来提振信心,投资者是不会买单的,这一决策基本宣告失败。
2012年,格力、美的市值均从千亿出发。随后2016-2020年,美的在方洪波带领下, 领先优势扩大到近40个百分点。
营收增速方面: 美的营收同比增速均是个位数,反观格力,2019年零增长,2020年同比下降15%。不仅在营收方面未能超过对手,连自己的“战绩”也没能保住。 不论从横向看格力自身,还是纵向对比美的,营收增速完全没有优势。
2018年, 格力家用空调业务营收1557亿,美的“家用空调+暖通空调”加起来不到格力的一半。随后,2020年,美的“家用空调+暖通空调”收入达1212亿,首次超过格力“家用空调”收入。而美的的多元化经营全面开花,而格力家用空调在2018年冲高之后,连年下降,此消彼长。 美的的超越只是时间问题。
虽然,格力喊了多年 “加快多元化布局,培育新增长点” 。智能手机、精密器械、新能源、半导体、医疗 健康 等这些板块格力也是积极布局参与,但是依然没有摆脱格力电器对空调业务的高度依赖, 这种多元化业务终究成不了格力“翻盘”的重要手段。
董明珠在CBNData举办的2021中国新消费品牌增长峰会上称,“格力开发了一种新技术,可把光能、储能和空调结合起来,当足够的能源聚集起来后通过空调发电。 把这个技术深入研究,一个家庭可以完全自我发电,照明不用花一分钱电费 ”。
首先,从技术层面分析: 董明珠所说的是基于该技术已经能得到验证才能实现“全球温度可降半度”,目前该技术处于开发中,有待研究深入,才能实现“新招”。 董明珠这项新技术方向,或许能够成为格力的“翻盘”大招。 这里不加评论,用时间来证明。
然后,从降本增效方面来说: 2018-2020年, 格力在成本控制方面显然更胜一筹,而且优势越来越大。现今,格力四大成本合计比美的低7.6%。 这也是目前仅存的优势,并且,随着美的的多元化加速,这种优势只会逐渐缩小。
最后,不论格力“翻盘”能否成功,格力在降本增效这一方面是值得学习的。如果格力的多元化经营突破不了“空调天花板”,可以试试把“空调路”走到极致,可以把董明珠的“新招”早日全球化使用,不仅企业能轻松“破局”,对环境也是一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