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旁部首归类来源于许慎的《说文解字》,该书最大历史功效是对文字做了偏旁部首、系统化的分类。
许慎是用篆书来编撰《说文》,小篆是中华历史上第一次标准化,有里程牌的意义,这也是秦始皇的一大功绩,许慎所处的东汉,虽然用隶书多,但隶书自身也不断在发展变化,并不算是一种标准化的书写体系,这也可能是许慎不用隶书编撰的原因吧。汉字历史是真正算得上标准化的,一个是秦小篆,第二个是宋楷书。
许慎当时编字典,隶书还在不断变化过程中,因些也只能用标准的小篆来编撰。同时也给后人研究文字带来便利,特别是偏旁部首,《说文》中分类了541个部首。
所以,春,舂,泰,奉,奏,秦 的偏旁部首归类不能按楷书来分,应该看其篆书,而这些字的篆书分别是:
【春】,是草头的偏旁
【舂】【秦】【泰】【奏】【奉】
看上述篆书形,就知道,没什么春字头,【春】=【萅】=【艹+ 屯+ 日】,应该是由草书变化过来的。
【舂、秦】的部首是相同的,上面是由两手捧着【午(杵)】
【泰】,由大,左手、右手、水组成,【泰】有极大的意思,因水,也有了流通、通的意思。
【奉】【奏】头上的字形稍有不同,【奉】 是三只手捧着【丰】,有承接、捧着之义。【奏】则由大人双手捧着【屮】,有奉献,送上之义
由上可以看出,虽然春,舂,泰,奉,奏,秦 的偏旁部首在楷书中上部都是一样的,但由于部首来源于许慎的《说文解字》,以篆书为标准,自然不存在“春”字头了。
如果真想了解汉字的本义,必须明白篆书为主的汉字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