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颜之乐”出自孔子和颜渊。如孔子所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这种“乐”是把道德或道义作为人生最高的价值取向,当获得了这样的道德境界,就有一种精神上自足的愉悦,而对个人功利上的利弊得失不去计较,虽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也不会改变这种道德的精神上自足的愉悦。
孔子并不完全拒绝富贵,如他说:“富而可求也,谁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述而》)但是孔子毕竟是“义以为上”(《论语·阳货》),即把道德或道义作为人生的最高价值取向。因此,“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颜渊之乐,也不是乐其贫,而是同样把道德作为人生的最高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