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声唱不好流行歌曲
时间:2024-10-31 06:49:01
答案

因为美声本声就是比较庄重, 比较正规一点的 ,而流行歌曲是比较自由的 ,用美声来唱流行歌曲总感觉美中不足 ,因为失去了所谓的自由的东西, 美声相对来说还是太过于严肃了, 可是如果要真正的唱好流行歌曲的话 ,有学美声的基础去唱可能也更科学一点 ,其实里面也都有相通之处的。

为什么美声唱不好流行歌曲

我们常常会讨论,究竟什么是“美声唱法”,什么是“民族唱法”或称为“民族美声”,还有“通俗唱法”,虽然我个人对于这样的分类方式很反感,但是每年的央视电视歌手大奖赛,都有这样的分组,难免会引起大家的讨论,我之所以会对这样的分类方式反感,主要是因为这样的分类不清楚,反而让音乐本身变得更模糊,事实上我个人认为不应该用“唱法”来分组,而应改用“歌曲”来分组,比如“美声歌曲”,“民族歌曲”,和“通俗歌曲”这样的方式,因为“美声法”只是一种训练发声的方法,不管是唱何种类型的歌曲,都可以透过美声法的训练方式来提高人声的表现力,表现力包含了音域的拓展,共鸣与穿透力的加强,口型与共鸣区对于音色的影响,强弱对比的拉大增加声音的戏剧效果等等。。。。。

没有受过美声法训练的人,可以凭着先天的条件唱出悦耳的歌声,可是歌路就比较有限,因为声音的条件没有得到扩展,能唱的歌就比较少,所以有这样的情况,就是很多没受过美声法训练的歌手,可以把一些通俗易懂的小曲处理的不错,但他们不可能有能力去唱歌剧的咏叹调,而受过训练的歌手,虽然声音的条件得到扩展,但是必须去学习在处理不同类型的歌曲时,该如何运用自己的声音,用唱歌剧咏叹调的音色和力度去唱流行歌,只会给人一种压迫感。

所以,美声法只是一种训练声音的方式,不管唱民族歌曲或通俗歌曲的歌手,都可以接受美声法的训练,让自己的声音条件扩展,拥有更多在声音上的“本钱”,才能应付更多的歌曲。 像宋祖英或是张靓颖的歌声很明显都是受过美声法训练的。 只是所受训练程度的深浅和方向略有不同。

而电视歌手大奖赛的分组方式让人感到迷惑的就在于,美声唱法组唱的其实都是像歌剧咏叹调这样的“美声歌曲”,民族唱法组唱的其实都是“民族歌曲”,通俗唱法组唱的都是“通俗歌曲”,仔细听一下,若是以“唱法”来分组的话,有哪一组的选手没受过“美声法”的训练呢?

所以,用“歌曲”来分类,我觉得是比较不会让人感到迷惑的方式。

为什么美声唱不好流行歌曲

中国的民族唱法在受到美声唱法和当今世界流行唱法的影响后,歌唱者和听众对于唱法概念的理解千差万别,而且三种唱法在中国都处于互相影响的融合状态中,民族唱法扎根民族文化传统,根深蒂固,不改变将被历史淘汰。流行唱法千姿百态,诡异多变,随潮流而动,不可控不可预知。而美声是国外来的一种唱法,国内掌握的不是很好。美声如果正确掌握了,唱通俗流行歌曲会发挥的更好,如果听起来难听,一定是美声没学会。民族歌手们唱的流行歌曲让人感觉不好,一定是民族歌曲特色带入了直白自由的通俗流行唱法中所导致。

个人观点,通俗流行歌曲的演唱,需要学习美声唱法的嗓音获得方法,用来打好唱功的基础,需要学习民族唱法的语言解决方案,用来打动国人的内心。

中国人听美声不美,有几个原因,国外美声,国人听不懂其嗓音奥妙和语言表达, 国内美声嗓音尚未成熟,母语作为美声语言,歌手的解决办法总是让人难以忍受,所以美声在中国还并不好听。民族歌手和流行歌手的融合近年来好一些,主要是唱法的灵活性和语言的把握问题。

美声在中国的存在令我们国人羞愧,我们没有一个大师级人才在国际上存在,国际声乐大师们也不看好汉语,我曾在«嗓音遗训»中看到,他们用汉语语言来打比喻,开玩笑似的教育弟子,劝说他们只要运用,比汉语作母语更容易更科学的美声语言,都是值得努力的。同时提到英语也好不到哪里去。看到他们的这个说法我有些伤心,因为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才,从美声的传播到现在大有人在,我们十几亿说汉语的中国人为何没有,甚至于怀疑是不是美声并未真正的进入中国,相信不只我这样想,大家应该能看到好多苦恼的学生们,在网上询问,\"在国内学美声是不是不行\",我们该怎么回答。谁有证据表明,哪位华语歌唱家的美声成就,在国际上得到了充分肯定。

既然如此,美声我们还必须要学,中国的声乐发展离不开与世界的融合交流,去哪里学,学好了以后中国听众们会不会买账,等等一系列问题,好多国内声乐界专业人士都在各抒己见,可购买声乐学者或教育家们的书籍了解他们的见解,我一个非专业人士,表达一点自己的粗浅想法。

美声要风靡全球,我想嗓音获得的训练过程必须是极其科学的,具有唯一性,绝不可以模棱两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想法不是有益必有害,国内有些知名歌唱家如果对照意大利派大师所著作的美声演唱要求,不用听其声,拿眼睛看都知道他们是错的,显然是过早的踏上了舞台,令人悲痛惋惜。

就我的了解,对初学者问几个问题:1,你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哪里,你是否准备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声乐事业,否则请你放弃吧。2,你的自身条件如何:你的才智,兴趣,记忆力,健康状况,如果有一项不好请放弃吧。3,你的经济条件如何,这个条件曾经令我也很郁闷,在我阅读诸多声乐著作过程中,国内书籍是不提找学生谈钱的,见到国外有几位声乐教育家,专门对学生的经济条件作出论述之后,才真正明白,钱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对于国内有些学生来说,是学习美声的第一要素而不是我写的第三。4,学习计划:遵循国外的说法,不要过早接触它,20岁以后开始,太早学习的危害远大于晚学者,过了25岁太晚也是不适宜的。如果你经过5_7年的训练,(对于国内院校关于美声学习3_4年的时间制定,没有任何参考价值和理论依据 ,国外5_7年的说法好像更靠谱一些),若到30岁后声乐技能仍不能趋于成熟,那就必然不能在40岁前踏上世界主流歌剧院,而且要在45岁左右达到鼎盛时期就更不可能了。在这期间每一步不能投机取巧,未学会用美声唱好一个音之前请勿练习其它的,未学会用除母语外,意大利语.法语.德语.俄语.英语等美声常用语言之中,任意三种语言,能唱好一个剧目之前,切勿登台演出。最后在你的歌唱未衰落前要及时结束它。这些规划在学习之前一定要做好,有心理上的准备。5,在什么地方学,世界顶级声乐人材是平均一个世纪一个,咱不能强求自己将来能成为那样的大师,或有那样的大师来亲自教你,但是让一个根本不会唱美声的老师来教你也未免太儿戏。这儿有个非常有趣的说法,是我在杂志上看的,不是权威数据,大概是戏说世界顶级歌唱家只有小半数是自学成才,而一流歌唱家大部分是名师高徒,次级人才像一流歌剧院的替补和二流歌剧院的聘用者却大半是靠自学领悟的。可见能找名师名校当然好,但决定你人生高度的主要还是个人才智和领悟能力,就我个人观点而言,在国内学习是不用考虑的。你就是取得若干个学位,也不可预知能有个什么结果。

多少年过去了,有多少人到国外学习了美声,试图把它带进中国的学校,试图让我们的学生掌握它,都不甚理想。本人观点,第一个原因是没有一个领头羊,没有一个值得我们骄傲的榜样,没有人证明世界上主流歌剧院里,能有我们中国人的一席之地,这就没有办法激起更多人的学习热潮。第二个原因,汉语语言的美声解决方案,中国优秀剧种又走不出国门,国外剧种国内歌唱家非母语演唱很吃力,国内观众也不买账,一直未有让国内外认可的可行办法。第三个原因现阶段的中国和世界均不利于声乐学者的培养和生存。_____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

为什么美声唱不好流行歌曲

最近在听廖昌永老师的一些民歌作品,其中2007年发行一张跨界专辑,编入红豆,征服等当年流行歌曲,对于这种美声唱流行的实验性唱法廖昌永老师一直都在尝试,但是外界的评价并不太友好……美声界人事觉得有些拿不上台面,通俗界人事觉得有些不伦不类,普通观众尝完新鲜劲后也不太买账,所以所以这样的作品不多也不主流。

作为普通听众,美声唱法需要基本功,用气用声,字正腔圆的唱法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流行歌曲的传唱性和通俗性,而且大多翻唱歌曲已被听众先入为主,例如红豆,前有王菲版本,后有方大同版本,尽管廖昌永老师的这个版本有精心的编曲和磅礴的交响伴奏,但不会被大多数听众接受。

推荐
© 2024 答答问 m.dadawen.com